一曲黄梅唱天下


  湖北黄冈,黄梅戏发源地。黄梅县一带“一去二三里,村村垸垸都有戏。”正如清代学者别霁林诗云:"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漁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蕴藏深厚的人文背景,酿就黄梅戏发展的大好契机。198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黄梅戏请回娘家,打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文化发展战略方针,并联合发文成立湖北省黄梅戏剧院、落户于黄冈市。

  二百多年前,黄梅戏从这里发端。苍海桑田,薪火传承。从最初“黄梅调”以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的民间艺术,历经时代的沿革变迁,形成汇集各种民间传奇故事改编的剧目“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的戏库。(后来民间艺人能演出的小戏多达200多折)正是这些植根于民间脍炙人口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戏文,经过艺人们充满乡土气息原生态的演唱,又吸取人们耳熟能详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以及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式相结合,以它带有泥土芳香的清新,柔美欢快的曲调,载歌载舞的表演风格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且赢得亿万观众的欢欣与热捧。逐渐发展成为影响全国的“五大剧种”之一。2006年,国务院发文把湖北、安徽两地黄梅戏共同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黄冈,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钟灵毓秀、卧虎藏龙享誉海内外。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经过三十余年的砥砺奋进,使黄梅戏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得到长足发展。

  建院伊始,从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的复排演出入手,在导演手法、表演风格、音乐形式、舞美声光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此后以黄冈历史名人为创作原型的原创黄梅戏《李四光》、《李时珍》、《活字毕昇》、《东坡》《大别山母亲》等舞台艺术精品的呈现,更是让黄梅戏与黄冈成为了浑然天成的一体。而黄梅戏也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了黄冈人的血液与灵魂,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90年代,因黄梅戏电视剧《貂蝉》、《家、春、秋》、电影《血泪恩仇录》、《孟姜女》、《龙女》等作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展播,在当时影视传媒并不是十分发达的环境下,如一石击破水中天,让广大观众饱飨了黄梅戏的视觉盛宴。黄梅戏在黄冈的再度兴起,人们在惊叹之余,更是精神焕发、闪亮了双眼。黄梅戏与黄冈自此相得益彰、声名远扬。

  黄梅戏从黄冈起源、唱响全国。黄梅戏又从黄冈走出国门,演出足迹遍布亚洲广大地区及乌克兰、德国、法国、芬兰、美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深受海外观众、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的青睐。近年来,我们以《东坡文化黄梅戏——两岸交流展演活动》为主题,黄梅戏《东坡》、《李时珍》在宝岛台湾演出受到热捧。演出为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扩大黄梅戏的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

  新时代黄梅戏《李四光》首开近三十年来走进人民大会堂演出的先河。原创精品剧目《双下山》、《东坡》《李时珍》相继在国家大剧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礼堂的演出,更是风生水起、名噪一时。张辉黄梅,传承创新,无论从演唱到剧目都使人如沐春风、耳目一新,让观众倍感振奋与鼓舞。我们在进行题材、风格、形式、观念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艺术人才梯队的培养。人才因戏而出。近十几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中青年艺术骨干,如:董小满、谢思琴、王刚、张敏、陈燕、涂小勇、石蔚华、黄小兰、张馨、徐燕、苏敏、蔡庆、汪洋、付群琼、丁格、朱小欢等优秀演员,他们分别在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黄梅戏新生代接班人。

  近年来,关于鄂、皖两省黄梅戏的艺术流派风格被大家所高度关注。这其中不乏有学术界的专家、也有广大戏迷群体以及同行们的探询。鄂、皖两省三地黄梅戏同根同源,共同发展、伯仲难分。三地的黄梅戏人都在进行积极而富有实效的艺术探索与实践,且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引领下,展望未来信心百倍。今天,党和政府斥巨资兴建黄梅戏大剧院,成为黄冈黄梅戏地标性建筑。使黄梅戏在黄冈真正实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黄梅戏这个瑰丽的民族文化艺术瑰宝做为黄冈城市文化名片、绽放璀璨的光华!


张辉阅读习总书记《讲话》






张辉工作战斗在抗击新冠疫情第一线







黄梅戏歌《白衣胜雪》



黄梅戏歌《你是谁》


张辉在央视春晚(部分)部分











张辉主演的影视剧



电视剧《家春秋》


电视剧《貂蝉》


电影《东坡》


电影《龙女》


电影《孟姜女》


舞台电视剧《春香传》


舞台电视剧《梁祝》


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






张辉在《戏缘》





张辉讲学授徒









张辉在《戏码头》






张辉黄梅戏在北京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确定